当前位置: 主页 > 健康 >

鲜有人知的高营养蠕虫:白线虫、林达尔蠕虫

时间:2017-10-15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最近很多人都在咨询这个虫子,所以借此机会介绍一下这个新型食物,希望对想了解白线虫的玩家有所帮助。也借此推广一下这个极佳的鲜活鱼食,因此虫具有营养价值高、易养殖、无

最近很多人都在咨询这个虫子,所以借此机会介绍一下这个新型食物,希望对想了解白线虫的玩家有所帮助。也借此推广一下这个极佳的鲜活鱼食,因此虫具有营养价值高、易养殖、无异味、不坏水等优良特性,是孔雀鱼、灯鱼、鼠鱼、鲷鱼、异型鱼等观赏鱼及育苗的理想活体饵料。

云图片
云图片

Enchytraeus buchholzi, Grindal worms, (白线虫为国内暂时这么称呼)这个物种被水族爱好者作为鱼食,它们生存在热带及亚热带的泥土中。白虫和我们常见的蚯蚓同属环节动物门,通常只能增长到约10毫米,直径约0.5-1毫米,因此对大多数小型淡水鱼类(成鱼及鱼苗)都是理想的投喂尺寸。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都极强,文献表明:它们和蚯蚓一样为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也就是说两条蠕虫会互相交换精子,然后产下透明的卵茧。平均每个卵茧内有10颗卵,温度合适它们会在12天内孵化成幼体。白虫是杂食性的动物,它们几乎能吃下任何东西,如菜叶、水果、面包、米饭、番薯、饼干、猫狗饲料、鱼饲料等。不过它们也很能忍受饥饿,即使几周不喂也不会死去。虫卵在20°C左右的环境下大约16天即可达到成体,蠕虫成长到3~4毫米时即性成熟,生育期在一个月左右。购买:http://tb.am/esred

培养前需要了解的

培养皿:一次性饭盒大小的容器即可作为小型培养皿,但仅作为过渡,如想满足鱼的长期食量最好提供更大的容器。容器提前在顶部开孔(起到通气作用),孔部用海绵类材质堵上(防止蠕虫钻出容器)。

培养土:养殖白线虫常使用干净的椰土块配水至潮湿状态(不可过湿——培养皿底部积水,蠕虫会因缺氧致死)

物:国外最常食用的食物为涂上酸奶的全麦面包,经测试,这种方法确实效果显著(用馒头完全可以代替面包)

着手培养

了解培养的基本配置后我们就可以上手实践了

第一步:购买源虫,由于目前国内对白线虫没有过多的关注及研究,所以繁殖此虫的人并不多,可以找到好的虫源的地方也不多,最好在有稳定爆虫的鱼友手里所取。

云图片

第二步:准备环境,当拥有了第一批蠕虫后,就可以开始为它们制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了,建议选用4.4L的透明储物盒即可

云图片

第三步:土壤,用清水倒入椰土块使其湿润散开,均匀加水揉捏椰土至半湿状态即可,这样就形成了培养蠕虫的优质土壤,均匀倒入容器至2-3厘米深度,将土壤均匀平铺,整个培养环境就形成了。

云图片

第四步放虫喂食,将购买的原虫(一般为一小盒,如上图)放入容器(不建议均匀铺开,原虫本就不多,影响之后的喂食),此时就形成了初始的蠕虫繁殖地,将准备好的涂抹酸奶的面包放在繁殖地上(由于是初始阶段,不建议投入太多食物,吃不完容易腐败)。食物表面可用喷壶浇湿,易于蠕虫进食。此时即可盖上盖子,接下来每天打开顶盖透次风,检查下食物的消化状况即可。

云图片

(良好的环境下10天左右就会大量滋生新虫)

第五步:其他注意事项

温度:白线虫的最佳繁殖温度为15-21°C(据报道20°C繁殖最快),在低达7-10°C的环境中也能正常繁殖,温度高于30°C或低于0°C时虫体出现死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你的虫体全部死亡,你也不用把培养的基质丢弃,应为其中含有很多的卵茧,可以耐受严寒和酷暑,当温度合适他们会像雨后春笋般又冒出来。

湿度:白线虫喜欢湿润的环境,但是如果饲养箱底部积水也会导致他们缺氧而死,你可以用加盖的方法减缓基质的干燥(注意勿完全密封),每隔几周喷一下水,并松松土,这样会让你的白线虫更加健康。

光线:白线虫喜欢在暗的环境下活动进食,所以请把饲养箱放置在阴暗的环境中。

收获:白线虫并不难收获,固定的喂食点周围往往会聚集大量虫体,用一个小勺子即可挖取整团的虫,你也可以用玻璃板覆盖在食物的表面,一段时间后便会有很多的虫体粘附在玻璃板上,轻轻刮下即可。

储存:白线虫爆发后,如鱼只吃不完,可将蠕虫收集到器皿中放入冰箱冷冻储存,需要投喂时直接放入水族箱自然滑开即可,经测试冰冻后的白线虫同样深受鱼儿喜爱。

繁殖箱的管理和维持:想要建立一个可以使用一辈子的培养箱是不可能的,任何培养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走向衰败,土壤生物的侵袭、霉菌的滋扰以及由于白线虫排泄物导致的培养基质酸败、胺类物质堆积都会使虫的产量大幅下降,这一过程可能是几个月的时间。但可以使用相关的办法解决。

云图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