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经济 >

新动能逆势增长 中国经济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1-21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尽管中国经济2020年受到疫情巨大冲击,需求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且目前仍未完全修复。但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学者表示,我国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诸多

  尽管中国经济2020年受到疫情巨大冲击,需求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且目前仍未完全修复。但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学者表示,我国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诸多积极的结构变化。

  高科技产业生产和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副院长袁海霞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特点是新动能逆势增长,高科技产业生产和投资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其中制造业增长3.4,快于经济增速。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2020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0.6。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快于全部规上工业4.3个百分点;2020年11月和12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0.8、13.1。同时,高科技产业投资同样保持稳步上升态势,同比增长10.6,比投资整体高7.7个百分点,其中,高科技制造业投资增长11.5,高科技服务业投资增长9.1。

  袁海霞认为,多重因素为国内高科技产业的逆市发展提供机遇。

  受中美博弈和疫情冲击影响,部分高科技企业转而寻求国内供应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伴随科创板、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的落地,资本对高科技产业的关注加大。在疫情影响下,市场对医疗卫生等用品的需求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医药制造业等高科技行业发展。相比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以资本密集和智力密集为主,对人员集聚要求相对较低,因此疫情对相关产业的冲击也相对较小。

  第三产业是经济增长最大动力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55.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4.5,比上年度上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连续9年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4,连续6年是经济增长的最大动能。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快速,1—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2、11、8.6。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认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不断推进,服务业增长较快,质量提升;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较大,第三产业能够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实属不易。

  消费仍是经济的压舱石

  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万亿元,同比减少3.9,但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三、四季度消费增速已经转正,特别是第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4.6,逐渐接近正常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在逐季增强。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三季度加快了3.7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比三季度上升了1.2个百分点。

  唐建伟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疫情导致2020年消费增速放缓,消费规模略有下降,但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随着疫情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消费需求的动力也将进一步恢复。

  袁海霞进一步指出,线上消费、线上教育等应对疫情下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行业出现较快增长。

  疫情期间,网络消费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居民生活、促进经济增长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在疫后物流复工复产力度加大背景下,同比增速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9。疫情期间网上办公、在线问诊和在线教育等新兴需求大大提高,带动相关行业迅速发展。

  连续七年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

  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6462.6亿美元,同比增长1.5,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其中,出口25906.5亿美元,同比增长3.6;进口20556.1亿美元,同比-1.1。贸易顺差5350.3亿美元,比上年扩大27.1,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约15。

  唐建伟表示,在全球贸易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中国2020年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双双增长并创历史新高,中国出口占全球的比重有望上升到14左右,连续7年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

  不过,袁海霞提醒,2021年,随着主要出口国家生产的恢复,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将有所弱化,但全球需求的恢复也将给我国出口带来一定支撑,对2021年出口也无需过分悲观。

  就业状况整体稳定

  数据显示,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显著高于9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了6000万人,确保了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向本报记者强调,25—59岁主力就业人群的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0.5个百分点,表明主力就业人群就业压力短期平稳;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年同期持平,失业率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

  唐建伟表示,稳就业、保就业是“六稳”“六保”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我国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