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经济 >

从工业经济蝶变到数字经济

时间:2021-06-22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最近三四年,中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唯一变化的就是出现更惊人的变化。 各种变化,正在检验中国制造的韧性,正在拷问制造企业的能力,正在改变

最近三四年,中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唯一变化的就是出现更惊人的变化。

各种变化,正在检验中国制造的韧性,正在拷问制造企业的能力,正在改变企业的研发与制造逻辑,正在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向数字经济转型。

一.数字经济占比逐年提升

2021年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文件,将数字经济界定为“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这是对数字经济的最新定义,也是近些年其内涵不断变化,日趋丰富,演变到今天的版本。

国家统计局的文件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确定了数字经济的基本范围,将其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大类。

2021年4月25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年均增速将达11.3,目前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如图1所示。

image.png

图1中国数字经济规模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5月14日在北京共同发布了《数字经济蓝皮书:中国数字经济前沿(2021)》。蓝皮书尝试对中国“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规模进行估算预测。测算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191447.3亿元。1993至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平均增速为16.3,呈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已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上述的白皮书和蓝皮书,统计口径不同,测算数字有差异,但是都共同说明一点,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GDP中占有很大比重。

笔者认可的一个基本判断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工业经济模式,快速演变到发展质量更好、更快的数字经济模式。

二.高度不确定性警醒企业

2018-2019年,国际贸易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忽然发现中国的工业发展还有那么多的短板,很多关键供应链掌握在别国手里。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界带来极大影响。国内部分企业进入停工状态,中国企业虽然快速复工复产,但是全球制造业所遭受的重创至今仍未恢复。

2021年,受到西方各国货币流通超发、全球资本囤积原料、大国博弈国际关系紧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全球原材料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贸战+疫情+货币超发+大国博弈”的综合冲击,属于典型的、不可控的外部不确定性,造成了“国际外循环”的不畅,给国内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了极大冲击。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小企业以每天数千家的速度倒闭,仍能正常经营的企业,也很多蹒跚在生死线附近,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

当前,中国处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外循环不畅的环境下加强修炼内功,把强大的制造能力转向国内,满足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把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起来,做大国内市场的大蛋糕,通过以数字化手段强链、补链的方式,增加自主供应链的韧性,最终促进国际外循环的通畅。

企业除了面临外部的高度不确定性,国内消费领域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能力的退化,也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情况:

1、传统模式失效:在产品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特别是上下游的信息互动频繁的情况下,客户需求通过数字手段直达企业,订单碎、批量小、交期短,传统研发与生产手段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2、信息日趋对称,互联网的发展,让几乎所有的商品的价格、供应商、产地、构成等关键信息都在数字世界中呈现出透明状态,信息不对称现象基本消除,客户有了更多选择,倒逼企业必须想方设法满足客户各种需求。

3、消费需求升级,95-00后成为消费主体,他们借助数字手段快速走向社会舞台,以比前辈早得多、快得多的方式表达个性化诉求,企业必须为他们提供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多元化产品。

过去几年,像过山车一样的种种外部环境变化,让中国企业家感到刻骨铭心,让绝大多数企业倏然警醒:2020年之前的时代再也回不来了,全新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企业必须用新的战略、新的手段、新的模式,来应对这个忽然到来、前所未有、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叠加交织的新时代。要么你来伸张新时代,要么你被新时代折叠。

三.消费主体牵引市场走向

90~00后已经成为市场消费主体,他们也正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白领或蓝领的“新生代”。因此,无论从供给侧还是从需求侧来看,90~00后都是一股具有超高“数字经济影响因子”的重要社会力量。

90~00后是比较特殊的一代人。这一代人具有完全不同于他们前辈的特点。首先,90~0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在上两代六位成人的抚育、宠爱下长大,个性较强,但抗压能力普遍较低;其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缺房子,亦不缺钱,有上两代人留下的若干存款或者随时可将某套房产变现;第三,干工作一半原因是毕业后随大流需要找个工作,另一半原因则是因为乐趣所在,想尝试做一下某种工作;第四,不太容易接受老板或同事的批评,经常会得出“这一届老板不行”的结论,“开掉雇主”;第五,原生“触屏一代”,数字经济的积极参与者和促进者,他们的消费习惯、消费路径、社交方式具有数物融合的特点,习惯于线上线下来回穿梭;第六,消费上不愿意与他人趋同,高度个性化的消费意图不断通过手机、电脑在数字空间恣意扩散,逐渐引领了消费领域,并最终影响了制造商的产品研发与生产。

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90~00后是一股极其重要的推动力量。

四.原有商业模式逐渐改变

在工业经济中,价值链增值的过程:原材料→生产商→品牌商→分销渠道→门店零售→消费者,同时伴随物流和金融服务,这是当前绝大部分生产服装、电子产品、快消品的企业运行逻辑。现在这个逻辑正在发生两大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由“数字产业化”中的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所推动,通过销售手段、渠道与界面的创新,实现了人-货-场的重新组合——疫情期间诞生了直播带货等新型非接触销售,极大地满足了疫情期间的客户需求。这种线上模式(包括微博营销、抖音带货、基于公有流量、私域流量的线上销售等)与原来线下门店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用数字技术手段精准刻画用户,用数字内容运营建立与消费者的持续互动关系,用AI算法去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等;

第二个变化是由“产业数字化”的数字化效率提升业所推动,制造企业中的质量Q、成本C、交期D三大指标的内涵发生了改变:过去传统QCD内涵是“标准品大批量长交期”,制造商做出数量较大的标准商品,以消费者不可见的“黑箱”过程出现在销售场所,消费者只能关注这些标准商品的质量Q和售价;而今天,以完全不同于原有供应链的信息流向和逆向次序(C2M,消费者to制造商),以社交/消费互联网助力逆向创导机制,形成全新的价值增值过程,向制造商提出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创新需求,实现按需生产,因此新QCD内涵已经变成“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如图2所示。

image.png

图2新QCD内涵“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

从传统QCD内涵发展到新QCD内涵,相应地给企业带来三大挑战:

1、订单碎片化——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由被动接受标准产品消费,向着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消费者不再只是被动的消费商品,而是开始参与商品的策划、设计,成为了“创消者”。创消者与制造商进行互动,针对小众创消者生产小众产品。需求碎片化,订单越来越小,同时给制造企业带来品质的挑战,即创消者的需求如何在内部的研发、采购、制造、质量、物流等环节进行保障。

2、成本飙升——个体化定制后,客户需求直达制造商,原有用于大规模定制的模板、模具和标准数据无法继续使用,生产成本大幅飚升,由此产生了个性化定制生产成本与消费者可接受的购买价格之间的严重矛盾。

3、交期难保——产品通常包含了研发、采购、生产、装配、物流的周期,例如传统服装制造周期是6个月,而创消者在网上订购能够接受的服装交货期通常是2周,甚至是1周。制造周期远远滞后于客户所希望的交货周期。

很不幸,不少企业并没有察觉到QCD内涵的改变,还是按原有方法工作,甚至更加努力的工作,但生产的商品要么不是消费者需要的,变成各个环节的库存,要么就是无法按时交货,逐渐被客户弃选。

五.逻辑重构实现在线管控

传统QCD所展现的研发生产管控过程,实际上是基于工业经济模式的管控过程,通常由“原料供应、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物流配送”五个环节构成,一步步将原材料变成产品,产品变为商品,最终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该过程对企业的能力要求有“供应商评估”,“物料、BOM、文档”,“计划排程、多过程协同、品质管理”,“渠道管理、零售管理”,“库存管理”等。如图3所示。

image.png

图3企业基于传统QCD的管控重点

当传统QCD转变为新QCD的“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内涵时,企业以原有业务能力来试图满足创消者的需求直达,显得力不从心,技术缺口较大,要么无法接单,要么接单后无法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

打破这一瓶颈的思路是,企业引入数字化技术,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来增加数字化业务管控节点,充分发挥和释放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业务数据多跑腿,让机器产线多干活,让人和物料少跑路,让企业业务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需求。

因此,掌握客户真实需求,研发生产逻辑重构,打通研发与生产过程中的全部需求信息与相关数据,用自动流动的数据和知识,智能地驱动研发与生产的各个环节,高效配置制造资源,成为了企业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让研发与生产全面转型的努力方向。

在上述需求牵引下,企业经过自身不断努力和业务不断优化迭代,将会从基于工业经济逻辑的传统QCD模式,快速进化到基于数字经济逻辑的新QCD模式,“在线”成为基本标配,如图4所示。

image.png

图4企业管控重点转变,“在线”成为基本标配

基于数字经济逻辑的新QCD模式需要全新的企业能力作为支撑,笔者将其总结为“五个在线”,即研发在线、营销在线、生产/品质在线、供应在线、核算在线,与“五个在线”所对应的工具,要能够对企业业务过程进行实时、不间断的管控,这些工具就是企业的研发上云、制造上云、营销上云、供应链上云、财务上云五大业务能力。“上云用数赋智”,将为企业引流源源不断的数字经济红利。

六.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

工业经济,亦称资源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从1861年的洋务运动算起,以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在中国已经发展了整整160年。以电脑和软件大规模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孕育了数字经济,在上个世纪1995年,加拿大人唐·塔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撰写了《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希望和危险》专著,让数字经济成为一个流行术语。无论是研究数字化、工业化的专家,还是研究经济学的专家,都共同将数字经济视作是一种可以让工业经济更新换代的新经济形式。

本文开篇提到,统计局文件将数字经济界定为“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因此,凡是充分利用了数字资源,让业务在网络(含云)上运行,不断以ICT技术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业务活动,都属于数字经济的范围。在前文中提到的原有企业商业模式的两个变化:

“数字产业化”中的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带来了新的销售模式和新的销售渠道,促成了客户需求直达,创意直达,繁荣了产品生态;

“产业数字化”的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带来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活动。所有的制造业企业能力的提升,都将围绕着企业数字化效率提升而实现。

前面提到的研发在线、营销在线、生产/品质在线、供应在线、核算在线,既符合发改委《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打造数字化企业。在企业“上云”等工作基础上,促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也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多年来对数字经济的一贯布局、深入研究和政策促进。

工业和信息化部肖亚庆部长在2021年3月8日的讲话中做出了基本判断:“数字经济发展正在大踏步向前迈进,特别是工业经济正在向着数字经济大踏步地迈进。”

从工业经济模式迅速切换到数字经济模式,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带动、促进企业的数字化效率提升,是今天中国制造业的紧迫而必须的战略性转变。

从工业经济模式切换到数字经济模式,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事情。已经有很多先行企业从零数字化基础走向了在同一平台上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供应链的数字化协同,成为了数字经济领域的践行者和价值创造者。

七.在线管控加速企业蝶变

苏州凌创电子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创电子”)主营业务涵盖测试测量设备、自动化设备、自动化产线、实验室测试等内容,专注于自动测试设备(ATE),工业现场测量、数据采集和控制,机器视觉、运动控制,射频测试技术,服务于汽车、消费电子、通信、电力、工业现场控制等各种领域。

凌创电子的设备,大都属于“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的按需定制产品,项目交付过程为典型的边设计、边采购、边生产、边交付模式。

凌创电子此前没有使用任何信息化/数字化系统,企业的研发、销售、采购、计划、生产等相关的业务均在系统外手工操作,在项目交付上越来越难以满快足速变化的动态业务需求。

如何在高度动态、苛刻的业务模式中,缩短设计、采购、生产、交付上的整体运作周期,降本增效去库存,管控到位巧协同,是凌创电子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同一平台上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供应链的数字化协同,让数据在研发、供应链、生产等不同环节自动流动,实现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是凌创电子的适用解决方案。

凌创电子采用了金蝶云·星空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实现了自销售-研发-计划-采购-生产-服务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数据、流程和用户的底层连接,数字化协同范围覆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工厂生命周期和订单全生命周期的,打造了一个属于企业自己的数字化协同设计与生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该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凌创电子构建了五大平台:基础数据集中管控平台、大项目管理平台、运营管控平台、研发设计平台和云之家移动办公平台。

基于五大平台,凌创电子实现了基础数据、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项目管理和移动办公的一体化,实现全集团多工厂之间的研发设计、供应链与生产制造各环节的贯通,解决了项目型制造边设计、边采购、边生产、边交付过程中复杂的数据处理与数据不同步问题,简化了企业管理的运作流程。企业运作效率取得如下改善:

1.管控体系方面

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协作流程,实现内部管理全面协同提升。

建立起一套统一、高效的产品研发全生命周期管理。

精细化项目管控、项目成本核算,实现项目精细成本管控、成本核算及数据分析。

2.移动办公方面

连接云之家,实现费用报销、产品设计变更快速移动审批。

通过移动审批实现移动办公,无论出差还是休假,不再影响业务审批,有效保障业务的及时性。

通过移动签到可随时掌握员工所在状态及所在位置,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3.效益与效率方面

在公司项目数量翻一番、生产运营人员0增加、研发人员只增加了10的大背景下,从出图到形成采购订单,由原来的至少1周,成功缩短到24小时以内,大大提升了项目快速反应能力及交付能力。

通过本次数字化建设过程,凌创电子成功完成了数字化零基础到全面深入应用的华丽转身,制定了10年内不会淘汰的物料编码原则与BOM分层原则,借助行业内最先进的数字化工具,成功建设了大一统的大数据共享平台,为二期的大项目管理平台建设夯实基础。

凌创电子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从云下到云上,从无数字化平台到全数字化协同,从工业经济模式迅速地切换到数字经济模式,一跃成为数字经济的践行者和价值创造者。

八.小结

数字经济并非遥远之地,心近,则近在咫尺,心远,则远在天边。

传统QCD模式已经演变到新QCD模式。无感者,视而不见者,有心无力者,将无法搭上数字经济“复兴号”高铁。

思路和战略对了头,技术体系规划得当,“上云用数赋智”,逻辑重构在线管控,企业可以快速从工业经济模式切换到数字经济模式。

数字空间是巨大无比的空间,是极具包容性的空间,是正在向我们招手的空间。需求侧的消费领域率先进入,年轻人生而进入,供给侧的企业和产品亟待快速跟上。

用数字技术赋能物理系统,用物理空间展示数字空间,让中国经济在数字和物理两个空间都取得巨大成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真正目的,是数字经济的真实内涵。

参考资料

1.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信通院,2021-4-25

2.《数字经济蓝皮书》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年均增速将达11.3,环球数字经济,2021-5-19

3.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兴未艾未来前景非常广阔,中国网财经,2021-03-08

4.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重构数字战斗力,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3

(赵敏、计晓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