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生活 >

扶贫必扶智 碧桂园捐资办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时间:2017-10-17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早上六时许,天刚亮,广东顺德国华纪念中学校园内,一个身穿白色校服的女孩匆匆走向教室。这个女孩名叫易慧聪,来自江西宜春的一个特殊家庭,父母均丧失劳动力,她与姐姐一同

早上六时许,天刚亮,广东顺德国华纪念中学校园内,一个身穿白色校服的女孩匆匆走向教室。这个女孩名叫易慧聪,来自江西宜春的一个特殊家庭,父母均丧失劳动力,她与姐姐一同就读于这所全国唯一全免费的民办高中。跟她们一样,目前已经有来自全国28个省21个民族的2772名贫困生,先后在这所高中重拾人生希望。

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是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这个曾经一度赤贫的农民子弟,当年依靠国家帮扶的9块钱才得以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杨国强以一个匿名设立的大学生助学金开始了长达20年的扶贫公益事业,目前开展教育扶贫、技能培训、产业扶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东西扶贫协作等一大批精准扶贫项目,他和女儿杨惠妍以及碧桂园累计捐资超过33亿元,超过4万人受到直接帮助实现脱贫致富。

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碧桂园被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近年,碧桂园及杨国强父女已经荣膺中国消除贫困奖(创新奖)、首届全国脱贫攻坚奖以及七项中华慈善奖等称号,杨国强在2015年还以扶贫攻坚典范身份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

教育扶贫:创办三所全免费学校,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绿树成荫的国华纪念中学校园内,一尊校碑十分显眼,鎏金的文字表达了创办者的初衷:“走过来的路,令我深知知识的重要,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拥有知识方可改写一个人乃至国家的命运。”

扶贫必扶智,杨国强2002年捐资2.6亿元创办了这所高中,招收来自全国各地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并提供助学金直至学生完成大学、硕士、博士所有学业。如今,杨国强每年个人持续投入超过4000万元到这所学校。

国华纪念中学2017级新生军训

15年来,国华纪念中学共招收2772名学生,其中已就业1213人,硕士547人,博士75人。国华的孩子不仅改变了自身及家庭的命运,而且散布在武警、教师、核物理、空间科学等各行各业成为栋梁之才。

在广东省清远市,杨国强、杨惠妍父女2014年创办了另一所学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这所学校是全国唯一对贫困生全免费的大学,已经面向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招收一千多名学生。除了全免费之外,学院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从源头上挖断穷根。

今年夏天,碧桂园职业学院迎来首届290名大专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66%,平均月薪3873元,超广东省2016年本科生平均月薪,其中11位毕业生月薪过万。

碧桂园职业学院教师施工现场为学生讲解水准点

此外,杨国强还在十年前创办全免费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系统培训农村籍退伍军人,目前已经有超过14000人受训后成为技能型产业工人。

技能培训:农村阿姨变月嫂,月薪突破一万元

51岁的廖休莲是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的村民,曾经食不果腹。2012年7月,碧桂园集团以水头镇为试点,开展“全民技能培训”扶贫项目,廖休莲成为培训中的一员,接受家政育婴培训。如今的她在广州从事月嫂工作,每月工资过万。前年,她给儿子买了一辆车,去年她又在佛冈买了一套115平方米的洋房,有房有车告别贫困日子。

当前,碧桂园已投入超过3500万元用于水头镇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7000人。培训项目包括叉车、电工技术、焊工技术、财务会计、家政育婴等九种技术,砂糖桔、青花梨种植、鸡鸭鱼养殖等短期农业实用技术以及长期学历教育。先后有4000多人通过推荐就业进城工作,平均收入提高20%。“碧桂园给我们免费培训技能,使我们有了赚钱的一技之长,脱了贫。”在水头镇,经常有农民这样说道。

水头镇村民正在接受“育婴师”技能培训

今年3月,碧桂园将“送技能下乡”经验复制到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截至8月,已有3683名村民参加培训,其中建档立卡户1088人,有2227人取得资格证书,已推荐就业702人。

产业扶贫:一村一品,老乡提前奔小康

产业扶贫是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方式。经过考察,碧桂园2010年在革命老区村——广东省英德市树山村启动了“绿色产业扶贫”项目。

碧桂园结合自身和树山村的优势,按“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成立苗圃示范基地,发展苗木种植产业。考虑村民缺乏启动资金,碧桂园采用“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做法,让村民“借鸡生蛋”,并逐步搭建苗木产业市场机制。目前,苗木产出超过2000万元,村民实际获益1000多万元,农户户均增收约6万元,老乡提前奔小康。

同样作为革命老区村,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营盘村去年也受到了碧桂园的关注,并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开辟番薯种植基地。去年8月下旬,基地已种植番薯40亩,帮助15户28人脱贫,今年番薯长势喜人,预计年收可达24万元。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在广东湛江雷州市北和镇贤洋村,以龙葵鸡为特色产品的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在汕头市金灶镇桥陈村,走地鸡初生蛋、优质大米等无公害农产品已全线上市……碧桂园产业扶贫项目在各地陆续铺开。

在此前捐资2.1亿元帮扶四川马边、甘洛两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基础上,碧桂园去年加码东西扶贫协作,将绿色产业扶贫经验移植到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桥马片区央律村。碧桂园为当地建档立卡户垫付90%的苗木成本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该项目预计开发5年,每亩苗木的年收益可达0.6万-2万元不等,每年带动片区210户建档立卡户脱贫。

参与广西央律村苗木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的农户正在为苗木浇水

新农村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前不久的国庆中秋黄金周,当人们与亲友团聚之时,在韶关市翁源县翁城镇西部的黄塘村,仍有一群人坚守在工作一线,他们便是广东省委政研室和碧桂园的驻村扶贫干部。

黄塘村地处粤北山区,由于公共基础设施差、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患病村民多,多少年来一直深陷贫困泥淖。今年7月,黄塘村在对口帮扶下,开启了整村改造工程建设。如今村道硬底化了,危房旧房拆除了,村民文化娱乐设施也在完善当中,全新黄塘村貌已初现端倪。

在韶关乐昌市长来镇和村,碧桂园今年也同步启动了住房改造、饮水、道路、电网、通讯的“一带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与此同时,碧桂园还专门请来广州美术学院学生,结合当地历史和文化典故,在村里泥砖房墙上创作壁画,从细节着手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此外,碧桂园还在广东省英德市树山村、肇庆市怀集县下帅乡、潮州市饶平县黄正村、清远市佛冈县生水塘村和潭洞村等地实施整村改造,并规划特色产业、休闲旅游等发展项目,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树山村新貌

低调行善:扶贫十年,无人知晓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杨国强在国华纪念中学校碑中所写的话。他出身贫寒,有赖于当年国家免了七块钱学费并发了两块钱助学金,他才免于失学。1997年,事业小成的杨国强匿名捐资100万元——接近他一半的身家,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基金,并且每年默默地增资,直到2007年公司上市,这个保守了十年的秘密才被解开。目前,这个助学金已经帮助近万名大学生。

无独有偶,国华纪念中学最初以顺德一群企业家的名义创办,同样因为碧桂园上市,办学五年后人们才知道创办者是杨国强。直到今天,国华校碑依然只落款创办者,而不是杨国强。

杨国强说:“我所拥有的财富只是社会交给我保管的,有了能力帮助别人是很自然和正常的,我只是尽自己本分而已。”今年,杨国强及女儿杨惠妍捐款1亿元又设立了一个基金——惠妍教育助学基金,确保佛山市顺德区内无一个孩子因贫困而上不起学,覆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将助学扶贫贯彻至全县(区)、全学段的模式。

不过,有意思的是,杨国强不想让受助者记住他,但是他却要求他们签订一份“道义契约”,倡导受助学生承诺有能力时返还助学金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如今,这份没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却落地生根,让爱心传递蔚为壮观。受助的仲明学子纷纷行善助人,并且返还助学金,成立公益服务队回报社会。1997级受助者范绍钦、1998级受助者刘国兴、2007级受助者潘文伟等人还设立新的奖助学金。而已经毕业的国华孩子也在去年6月26日成立校友基金会成立,首期募集60多万善款帮助他人。

2016年国华纪念中学校友会成立大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