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沿滩区传承盐运历史文化精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时间:2024-03-07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沿滩区属自贡市四城区之一,位于自贡中南部,曾是自贡井盐出川的重要通道,素有“十里水路连八街,千年盐运第一城”的美誉。全区幅员面积469平方公里,辖9镇1乡2街道,总人口

沿滩区属自贡市四城区之一,位于自贡中南部,曾是自贡井盐出川的重要通道,素有“十里水路连八街,千年盐运第一城”的美誉。全区幅员面积469平方公里,辖9镇1乡2街道,总人口39万人,实有民族成份34个,常住少数民族1456人,少数民族年均流动量约5000人次。以汉族、苗族、彝族、壮族、土家族、布依族、藏族、黎族、傣族等9个民族为主,是典型的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

图1.自贡井盐生产

沿滩地处釜溪河中游,是自贡盐运的重要码头。釜溪河水路上的码头、船闸、盐船号子,连通贡井与富顺之间的盐运古道上络绎不绝的盐担子,还有古镇的石板街、驿站,以及古镇的民俗风情……这些特质的盐运符号和记忆,构成了沿滩一部厚重的盐运文化史。如果说,井盐文化是自贡之魂,那么,盐运文化则是沿滩之根。

千百年来,踏浪而歌、踏岸如钉的盐运精神,孕育出一代代沿滩人坚韧不拔、团结拼搏的优秀品格。在长期融合发展中,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构建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家庭。

围绕盐运历史文化构筑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格局

自贡因盐而兴,众多的知名镇店都在盐的历史上留下了印记。在沿滩的中心便有一个知名的古镇,名为沿滩镇。从前这里名为升平场,相传当年清朝雍正皇帝的胞弟果亲王被流放西川之际,曾路经此地,见百姓置业,太平和乐,果亲王为清代满族有名书法家,于是便手书“升平场”三字赠给当地百姓,此地士绅百姓捐资将其镌刻在场口的石坊上,这个名字便就此流传。随着城镇的发展,房屋逐渐增多。这个古镇处在釜溪河的流域之中,滩多且长,古镇房屋沿着河滩而修建,故而易名为沿滩。

图2.沿滩釜溪河运盐船

自贡所产的盐总要运出去,沿滩镇便是南运的大门。这里一直都是有名的水码头,商贾云集,十分兴盛。各处到此的船只都要到此转滩,在川滇公路建成之前,这里一直都是最主要的盐运物流点之一。

百味盐为首。时光中的盐,带来了各民族的交流互动,也带来了延续至今的团结进步。在场镇的兴盛过程中,彝族等民族同胞同客家人一起在沿滩镇就地取材,沿着釜溪河岸顺着山势平基建房,商店、茶馆、酒肆坐落其中,形成店铺对店铺、房檐挨房檐的格局,为各民族同胞在空间、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全方位嵌入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图3.沿滩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进步进社区主题活动

“现在社区三楼有培训中心,我之前从云南那边嫁过来还没有工作,在社区培训学习了草编,现在每个月都能拿到3000左右的工资。”彝族妇女张文波高兴的讲到,她和丈夫的工资不仅能够养活一家6口,还能存钱买车。同样居住在社区的苗族妇女王树真带头组建了一支石榴籽志愿服务团队,热心肠的她经常上门收集居民的微心愿,帮助化解邻里纠纷,被评为了社区文明家庭。

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位于沿滩镇的兴元路社区是沿滩区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社区的缩影。社区紧盯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新要求、社区发展新特点和社会治理新需求,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目标,以“社区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工作思路,创新打造民族技能培训中心、民族文化交流中心,累计举办“非遗文化进展馆”“各民族手拉手一家亲”等主题活动32场次,2万余人次参与,形成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局面,社区也因此被评为四川省第七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图4.兴元路社区民族文化交流中心

围绕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沿滩区创新开展“共建民族团结大院”行动,在全区21个社区推广“一体化管理网络(乡镇党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员+楼栋长)、一站式综合服务(四有服务:有阵地、有制度、有队伍、有载体)、一家亲互嵌融合”三个一社区民族工作新模式,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街道乡镇主办、社区协助配合、居民有效自治、社会协同参与、法治全面保障的社区民族事务治理机制,各民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真正实现在城市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

盐运码头承载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情感历程

图5.仙市盐运码头

位于釜溪河上游的仙市古镇,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隋代,当时称为仙滩。民国时期方才改名为仙市。因为它地处川盐出川的必经之路,自贡井盐经此入沱江、进长江、溯赤水、上蓉城、入川西、去川北、进川东、出三峡,仙市古镇成为井盐出川的第一个重要驿站和水码头。从前川盐出川约么有八、九条主要的道路,至少一半以上都要经过仙市,故而被称为川盐古道上的明珠,千古盐运第一镇。

仙市古镇上古建筑众多,以川南斗式建筑为主,至今仍保存着古街、祠庙、码头、牌坊等众多古镇特色。老街仍维持着过去的模样,而南华宫、天上宫、川主庙、湖广庙、江西庙等则清楚地说明了古镇当年的兴旺。满船的盐运到各地,换回了满船的货物,也吸引来了诸多仁人志士,湖广填四川后,各民族群众来到这里后,团结一致,和睦相处,繁衍生息。

图6.仙市古镇

仙市的盐运码头是川盐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重点古物保护单位。川盐古道由多条水路和陆路构成,从自贡出发,这样一条满载盐味的道路,像血脉一样串联起川黔、川渝、川鄂、川湘以及川滇等多条分支。川盐古道途径的各地,皆是经济、资源、民族及文化等各种要素的交汇点,长期以来都为官方及地方民族政权所看重。通过盐运活动,这些地域空间与巴蜀地区相连,形成了交错纵横的盐运通道,构筑起一个规模庞大的川盐运输网络,形成了一条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沉积带。盐运通道不单单是

盐商们进行交易买卖的商业通道,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各民族交流活动的桥梁纽带,连接着中华民族的心路历程。

围绕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盐运文化、古镇码头等独特文化资源,打造“古镇+慢餐产业+特色民宿精品”乡村旅游线路,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100条全国秋季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春节期间借势第三十届自贡灯会,举办了古镇灯光秀、年货赶集、非遗表演、品味盐帮系列活动,开启“非遗传承·沿之有物”——非遗伴你过大年等非遗文化体验活动,体验扎染、剪纸、泥塑、秸秆编织等传统非遗技艺,观看财神巡游、折子戏、评书等传统民俗节目,感受盐运古道的独特魅力。春节期间,仙市古镇共接待游客2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3亿元。

图7.仙市古镇举办“大展鸿兔 提灯节”

文旅产业的兴荣为各族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大力吸引一批村民融入集体主导产业,发展无公害养殖农场、特色农家乐等23家,成功带动镇内少数民族群众共同增收,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同比增长8.7。大散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逐渐在旅游者的流动过程中转化为各民族共居共融格局,各民族日益频繁互动成为新常态。据统计,沿滩区近三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增长率超过10,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落户占比均逐年递增。

川盐担当涵养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工业原料奇缺的时期,自贡盐业提供了大量盐化工产品,对稳定后方的战时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自贡盐业还为国家财政提供大量的税款,筹集资金、踊跃捐输,展现了自贡人爱国爱家、民族团结的赤诚情怀。这种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一代代沿滩人民,书写了一个个民族团结的佳话。

“近年来,加林公司共计为8600余名藏族、彝族同胞提供培训服务,占培训总量近30。这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契机,一个有利转折点,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将实现公司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公司董事长蒋诗伟介绍到。位于沿滩区邓关街道的四川省自贡加林汽车驾驶培训有限公司于2022年成功获评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这份荣誉来之不易,得益于沿滩人蒋诗伟的那颗来自血脉传承的热于奉献的心。公司自2019年至今已累计招生培训民族地区学员8640人,免费理论培训2853人,培育大中型客货车职业驾驶人6640人。这些毕业的民族学员正活跃在全国各地的交通、物流和客运工作一线,为推进民族地区的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企业的力量”。

图8:在加林驾校认真学习的民族学员

为帮助来自凉山、甘孜等民族地区的学员更好就业,公司开展了“实现伟大中国梦,就业实践我先行”系列活动,积极打通渠道,分别与上海物流协会、广州公交、昭通公交等5家企业签订就业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各民族学员就业渠道。已累计输送民族学员4100人到东中部地区就业。对经济困难的民族学员施以援手,2019年至今,公司采取培训学费减免和缓交的办法,部分或全部免除培训期间的食宿生活费用合计116740元。

图9:驾校组织“民族团结一家亲”运动会

“来到沿滩,我结交了很多朋友,还去看了灯会,以后等大家到我们甘孜来,也请大家到我们那里有名的景点去玩”,来自甘孜学车的泽仁腼腆的说到。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以赛促学,是公司民族工作的特色和亮点之一。

公司每年一届的技能比赛和民族风情艺术节,各民族学员都积极参与,篮球赛、寝室美化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才艺大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不断,精彩纷呈。每逢节假日和周末,还组织开展师生“家庭日”活动,民族学员回访等等,充分调动了学员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彼此感情,促进各族学员交往交流交融。

十余年如一日的热心公益事业的众缘普济,是沿滩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的突出代表,是众多公益慈善社会组织的榜样,为推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强大的力量。

十多年来,众缘普济秉承“长养慈悲、平等关怀”的理念,积极号召社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们将青春和热血洒在凉山、云南、贵州等地,脚踏实地地长期帮扶民族同胞,照料麻风病老人和为困难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为民族同胞做了实实在在的实事和好事。自2017年成立以来,累计募捐物资2000万余元,惠及民族同胞4余万人次。

图10:众缘普济驰援甘肃地震

众缘帮助过的民族学生里有7人考上了大学,45人学习技艺实现就业,还有更多的人回到家乡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将甘于奉献的盐运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从盐运历史文化中孕育的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百折不挠的实干精神、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沿滩儿女。加林、众缘,甚至还有更多这样的组织和个体加入到队伍中,以民族团结为名,汇聚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跨越千年,沿滩的盐运文化依然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构筑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坚信,在新征程上,满载历史记忆、现实承载、地域特色于一体的盐运历史文化符号和精神必将进一步汇聚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并肩奋斗的强大合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刘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