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育儿 >

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孩子,是这样锻炼出来的

时间:2018-12-21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为了进行创造性思维,就定要突破权威性的障碍与樊篱;教育孩子敢于对权威说不,重视孩子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自由,一般家长认为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其实,正是“听话”

为了进行创造性思维,就定要突破权威性的障碍与樊篱;教育孩子敢于对权威说不,重视孩子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自由,一般家长认为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其实,正是“听话”才扼杀了孩子面对权威时的一些可贵品质。记得冰心老人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孩子有时候与父母的观点相悖,与之争论、挑战并不是坏事,而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案例:有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测量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他运用的是新的测量方法,测出的结果,比按照过去的理论计算出的数字高出了500倍。福尔顿感到这个差距太大了,如果公布了它,难免会被人视为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招致人们的怀疑、非议和指责。他既没有公布自己的测量结果,也没有对它再进一步加以研究。没过多久,美国的一个年轻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也测出了固体氦的热传测出的结果同福尔顿测出的完全一样。这位年轻导度。

科学家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后

很快便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赢得了人们的肯定和赞誉,并由此而别种新的测量热传导度的方法。福尔顿没有向科技界公布自己的测量结果,失去了原本应得的荣誉。是顶什么“习惯”的帽子妨碍了他呢?是一项来自“从众心理”的习惯帽子。

案例: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获得过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普朗克,也曾有过与福尔顿相似的经历。他在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量子论以后,本来完全应该、也完全有条件乘胜前进,再为量子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可是他后来不仅没有继续大胆创新,而且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祟,思想越来越保守,老是担心量子理论会对经典物理学的许多观点起破坏作用。他对自己提出来的正确理论,挖空心思地不断加以修改,力图使其尽量纳人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他的这种倒退的做法,使他后来在晚年时,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是“枉费了心血”。

大众心理

所谓大众心理,也就是不带头、不冒尖、一切随大流的心理。这种心理是普通存在的。有一位心理学家设计过这样一项实验:让一个人跟着另外四个人一:起进入实验室,给他们同时看A、B、C、D四条直线,然后问;直线A与直线B、C、D中的哪一条长度最相近?正确的答案本来应该是B,可是当其他四个人都回答说"C”的时候,即使最后这个人已看出了应当是B,也往往会对自己做出的判断发生怀疑,而跟着回答说“是C”。实际情况是,前面的那四个人有(都是实验者的助手,他们是故意答错的。

尊正和遵从

据统计,这个实验的被试者中,竟然有将近四分之三的人,都会跟着前面的那四个人做出错误的回答。众人的正确看法和做法无疑是应当尊正和遵从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众人的一致看法和做法,有时也会发生偏差和错误。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不辨对错是非地一概从众。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研究中,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新的观点、理论,在开始提出时,甚至在提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包括许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在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人,往往只是极少数。

思考和审查

如果不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审查才决定取舍,而老是“从众”、“随大流”,那不仅不能参与创新,推动创新,还有可能站在创新的对立面,成为妨碍创新的阻力。对于一个人的创新欲望、创新意识、创新敏感和创新勇气,从众心理都有可能成为一种高强度的腐蚀剂,不可不警惕!

权威的心理

总之在创新过程中,要克服盲目信赖权威的心理状态,要警惕从众心理可能会在头脑里形成一种妨碍创新的思维定势。要谨慎地对待在所思考的问题上众人的有关心理与看法,又要勇于标新立异,敢于独树一帜。这才是新世纪新时代对现代孩子所提出的要求。敢于向权威挑战是一种可贵品质,这并非什么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因为在科学的大道上,怀疑在不断推动着真理向前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