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道德经》第七章和第八章精华提炼:地久天长与上善若水!

时间:2019-01-06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道德经》第七章:地久天长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释义:

《道德经》第七章:地久天长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释义:多长算长?多久算久?对于无始无终的大自然来说,只要有期限就不算长,不算久。人类生活的地球,是物质体,是生灭体,跟无始无终的大自然相比,地球一生灭如白驹过隙,老子一得道高人,会认为这个时间是久吗? 这里的天地,不是指有形有相的我们看到的蓝天和大地,这里是代指大自然,即道、真空体。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不自生:不为自己而生存。

大自然养育万物,自自然然,无欲无求,周而复始,不急不躁。“生而弗有,为而弗侍,功成而弗居”,这句话是大自然的真实写照,大自然是不带任何私欲的,宽厚仁德,雨露均沾。大自然无始无终,是永恒的存在。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成其私:成就自己,这个私不是自私的意思。

身有肉身,法身(人的精神、心灵)之分,法身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是人的真生命,是生命的实相。法身是人人本有的,贤者不多,愚者不少。人的精神本是道之子,与道合真,但是人出生后,如一颗牟尼宝珠掉落沙尘,被现实社会的物欲蒙蔽,气禀所拘,渐渐地人不知道自己心灵是至高无上的一个宝,孜孜外求,只重视看得见摸得到的这个肉身,满足自己的贪欲,而不知用肉眼看不见的心灵修养。

圣人是悟透自然真理的大觉者,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一切行为都是与大自然统一协调的。他们知道精神才是人的生命实相,所以重视修养自己的法身,而不重视肉身,把自己的肉身置之度外,不过多关注外在的东西,内观,洗涤心灵,法身现前。

众多传统文化经典中也指明了返回大自然怀抱的路。“执中精一”、“抱元守一”、“存心养性”都是大圣人们告诉子孙们的修心之法,顺道而为,去除贪嗔痴,当达到无私无欲,才能一性圆明,与道合真,天人合一,永恒于自然。故无私才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释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上善:至善,是指人的心灵,小无极,小真空。

这句话把人的心灵比喻成水,水的特性是什么?清、静、能刚能柔,能方能圆(水的形状随容器而变化)。水滋养着万物,却不争功,不夺利。人们往往喜欢争强好胜,争名夺利,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功劳,想方设法显于人前。水则不然,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但是水却在最不显眼的地方,地势最低的地方默默着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人如果像水一样,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就与道的非常接近了。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善:合适的、不偏不倚。居善地: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不逾矩)。心善渊:守心不移,保持心的沉静。与善仁:心居于中正之地,不偏不倚。善仁,是人性之本有,非后天仁义道德之说。

言善信:言由衷,心口如一。政善治:合适的,不偏不倚的为政,也就是无为而治。事善能:为人处事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自自然然,不强求。动善时:伺机而动,顺乎自然。

夫唯不争,故无尤。因为唯有不争,无求,顺乎自然,才能没有过失。

整段话就是以水喻道,告诉人们应该像水一样,沉静、内敛、淡泊名利、一切行为顺乎自然,不逆道而为,才能没有过失。

(备注:本文转载自简书,作者糊涂姐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