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如何更好地认识自我与他者?一起听听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怎么说

时间:2019-01-06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马丁·布伯(1878—1965)是现代德国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宗教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其学说对于二十世纪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因而被视为当代西方最伟大的思

马丁·布伯(1878—1965)是现代德国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宗教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其学说对于二十世纪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因而被视为当代西方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代表作为《我与你》。

马丁·布伯的“余汝”关系与“吾它”关系、对话哲学、“相遇”、关系本体论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很多学科,社会心理学也不例外。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关系,而这一观点也被应用于心理治疗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生命。很多心理学者如莫雷诺、罗杰斯和皮尔斯等的心理疗法都一定程度上实践了马丁·布伯哲学理论。综观心理学理论的发展,马丁·布伯的思想为心理学理论的不断成熟起着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他的思想受到了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推崇,而且也深深影响了心理学后现代理论思潮的产生。

世界存在于“我与你”的关系中

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建构是马丁·布伯哲学理论中最为人所瞩目的地方,他认为,相对于“自我”而言,“他者”不是第三者的“他”,而是指“你”,是相对于他人的另外一个真实的“我”。

《我与你》是马丁·布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最重要的著述。《我与你》共有三卷,第一卷论述了世界与人生的二重性,“你”的世界和“它”的世界的对立,“我一你”问和“我一它”问的人生对立;第二卷探讨了人类历史和文化中对“我一你”和“我~它”的呈现;第三卷阐述了“永恒之你”,也就是上帝和人的关系。

相互性是关系的本质性特征,可以称之为“之间”,我们生活于相互作用的万事万物中。因为我们和人、自然、神间存在着广泛的关联,个体不是相互独立的,也不是毫无关系的,而是处于“我—你”的关联中,因此,我们也应关注我们自身外的事物。但马丁·布伯也指出,处于“我—你”关系中的我们还不能完全消融彼此,而是保持着一种张力,实现积极介入同时又保持自身个性。

这种关系,是以人为中心的人与人之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与传统西方哲学对关系的论述有所不同,这种关系的本质是“我—你”。总体而言,“我—你”关系具有三个特点,即直接性、相互性和整体性。

关于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哲学诗画为你总结了布伯的10个精华提炼,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1.人不是在荒谬中发现意义,而是在平凡中寻求神圣,在"我—你"关系中去发现"永恒的你"。

2.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通过真实的与“你”相遇的关系中,人们的“我”逐渐被认识到。由此可知,“我”与“你”的关系是动态的,是在相遇过程中的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

3.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4.你必须自己开始,用你的全部存在去同世界相会吧。这样,你也将与上帝相会。 (马丁·布伯认为超越“我—他”关系而最终形成“我—你”关系,需要树立起对上帝的充分信仰,不但如此,他认为上帝是“永恒之你”,是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和万事万物的各种关系中的,上帝就处于“我”和“你”这种完整统一的关系中。)

5.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当我放下预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或事物建立关系时,我就会与这个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这种没有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即是我与你的关系。

6."我—它"的关系只是一种经验和利用的关系。"我"是世界的中心,"我"去感知世界,"周围世界仅是感觉对象"。

7.人不可能永驻于圣殿,他不得不一次次重返人世。

8.当两个人真正地,人性地建立联系,上帝就是他们之间激荡的电流。

9.每个人都是为了完成只有自己才能完成的使命而活在这个世上。

10.从没有自由的信念中解放出来,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结语——

在当下这个自由、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深入思索如何处理好“自我”和“他者”的关系,既要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自己,又要本着谦虚、平和的心态来应对生命中的“他者”,珍视和“他者”对话相处过程中的灵魂触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